513事件爆发至今近50年,然而这段往事,至今仍是受害者家属难以启齿的伤疤。纪录片导演覃心皓直到2年前,才终于知悉母亲当年如何失去弟妹等5名家人,并将这段家族史制成纪录片《沉默的50年》。
覃心皓说,拍摄过程其母亲透露,513的记忆是既不忍回想,却又不敢遗忘的事。
她认为,若要受害者家属搁下伤痛,必须先提供安心诉说的空间,而且国家也须正视和承认这段禁忌的历史。
“她不敢忘记是因为如果她忘了,这些人活过的痕迹就跟着没了。她是这世上最后几个还记得他们的人。如果我们可以公开这些记忆,每年有些祭典,可以让家属释怀。”
她认为,承认受难者的痛苦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,否则,受难者在国家历史里,就只是一个个没有面孔、没有名字的数据。
“我母亲建议,至少要为死难者建一个墓碑,可能的话,也可以举办年度纪念仪式。”
今年自由电影节(freedom film festival)是在雪州八打灵再也艺术中心(Jaya One PJ Live Art)举行,从9月21日至28日。
适逢513事件50周年,主办单位今天选映两部与五一三有关的纪录片,并邀两位导演共同参与题为“透过说故事与过去和解”的论坛,获得近百人出席。
在登记局存活50年
50年前,覃心皓的母亲24岁,在外地工作。513事件爆发,她和兄长只能待到解严后,才回到吉隆坡老家,才发现自己一夜痛失祖母、母亲与3名弟妹。他们甚至看到,弟弟已经化作客厅地上的一具骨髅。
迄今,民间仍怀疑官方未公布确切的死亡数据,惟时隔50年,许多证据恐已销毁。片中,覃心皓母亲到国民登记局查证弟妹的死亡记录时,却惊觉他们仍在系统里“存活”。
“我们先找死亡证明,输入身份证号码等等,但什么都找不到。接着他们帮我们找出生证明,发现他们的出生证明仍然有效,意思是他们还活着。”
换言之,虽然部分家属在1969年已获得的死亡证明,国民登记局却未在系统里更新这些资料。
直到他们向国民登记局出示死亡证明副本,官员才到办公室找到了同样的纸本死亡证明书。
“我要说的是,显然还有一些文件躺在办公室里,当局要整理出完整的五一三受难者名单并不难……没有技术困难,只是他们缺乏意愿。”
青年无畏地看历史
覃心皓也是KiniTV内容总监,从事媒体业已经18年。如今,她以纪录片导演的身份出席电影节,许多记者进而询问拍摄此片的意旨。
她坦言,拍片过程中,体会到改变不可能在朝夕间发生,只希望将纪录片当作开端,期待带来更多对话,让513不再是个敏感课题。
“至少我们有这场活动,可以安心地分享。可能我们明天也可以在学校分享,接着在社区礼堂分享,再触及其他社群。”
此外,覃心皓也将希望寄托在年轻世代身上。
她引述纪录片受访者的话称,年轻世代不了解513,没有513的记忆,其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“坏的是他们不了解这段历史,好的则是他们对513没有恐惧和创伤,当他们要学习这段历史时,会有足够的好奇心,用自己的方式学习。政治人物也无法以此为武器来威胁他们。”
加害者故事亦重要
在论坛上与覃心皓对谈的是定居台湾的大马导演廖克发。他在论坛上点出,在513事件里,人们除了看到受难者的观点,也应当了解加害者的故事。
“在拍摄这部片的过程中,我很好奇如果一些马来西亚人知道他们的父母曾在513事件中杀了人,他们会如何看待这起事件……但我们没有听到这样的故事。”
“我们必须承认,在这起事件中,有人偶然地成了受害者,有人则偶然成为杀人凶手,我们必须共同承担。”
廖克发分享道,曾经采访一名老先生,513事发期间在一家戏院门口卖水果。冲突爆发后,一群学武的华裔组织起来,拿起武器,矢言要冲进戏院杀马来人报复,而该老先生则因各种原因被拉拢加入寻仇团队。
“像这位先生,我们可以叫他种族主义、杀人犯或罪犯吗?”
“我们必须探讨这些问题,让五一三的面貌更加复杂,它不只是一个种族去杀害另一种族。我们必须提醒下一代,如果继续保有这种种族论述,我们也可能成为加害者。”
他的新作品《还有一些树》也在自由电影节中播映。片中,他以种族建构为枢纽,巧妙将五一三事件与原住民遭受奴役的黑暗历史连结起来。
仿南非推转型正义
不过,廖克发感叹,在马来西亚,加害者若现身说法恐将面对危险。因此他认为,在转型正义的路上,立法者也无法置身事外,惟有健全的法律,才能鼓励各造现身,揭露真相。
“(我们)有任何法律保护诉说真相的人吗?没有。如果要促进转型正义,要完成许多程序,不单是鼓励人们现身,也需要立法。”
他举例,南非总统曼德拉上台后,实施转型正义。政府不仅成立独立委员会,鼓励更多人现身说法,更立法有条件赦免现身诉说的加害者,确保他们免遭媒体伤害,也保护家属隐私。
“我们离这一步还有很远,但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。”
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