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点
20年前,《当今大马》网站开通时,我们使用56K调制解调器(Modem)来上传文章。当然,现场的年轻一辈可能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。
56K调制解调器是个用来连接互联网的小盒子,拨号上网时会发出奇怪的“嘶嘶”和“吱吱”声音。其网速很慢,慢得令人苦恼,上载文章时就别提要上传照片或影片了。
那个年代还没有宽频网路、没有部落格、没有面子书、没有推特、没有WhatsApp、没有Instagram、没有抖音这些大家现在用的东西,只有像砖块那么大的手提电话及电邮。
经历20年的时间,《当今大马》采访过四任首相(其实只有三人,可能很快会有第四个人)。我们也采访过五届全国大选,无数场集会游行,三名记者曾经遭逮捕。
其中一个首相曾经宣称我们是叛国者,而另一个首相则起诉我们。我们曾经遭受网路攻击,也一次又一次地被赶出记者会,警方更曾五度上门搜查。没错,我们曾经遭遇打击,但我们仍然屹立。
这段时间里,我们也见证了改变,从马哈迪到马哈迪。我还记得,当时烟霾的问题非常严重。
没错,有些事情没有改变,有些事物则从没离开过。
世界已改变
世界改变了,触幕世代逐渐取代键盘世代。
媒体机构从来都不是万能,我们不可能是无所不能。不过,随着社群媒体兴起,媒体机构不再垄断资讯的传播。
没错,媒体需要继续扮演协助对话沟通的角色,尤其是在充满分歧的社会里协助缔造共识。但渐渐地,我们要问的问题已不再是媒体如何促进国民对话。
我们应该问的问题是,可以做些什么?我们有义务让大家了解我们所深刻关切,且将带来深远影响的议题。首先,你可以浏览《当今大马》网站。
我们也有义务跟亲属、朋友、同事及生活中遇到的人讨论社会热门课题。我们也有义务反驳每一仇恨言论。
为什么?因为如果你不这样做,其他人也会这么做。我指的是,那些不相信马来西亚应是个包容社会,乃至不相信我们应该爱护环境及尊重人权的人。
若我们不反驳他们,就等同于任由他们主导叙事和舆论,任由他们主宰整个国家的讨论。政治不应该只是你要什么,还包括其他人要什么。
政治攸关我们如何处理争论,如何改换态度与妥协,这些都不只是政治人物的工作,也是每个人的工作。
在马来西亚分化的社会,这是个非常漫长而艰难的过程。不过,我们必须要从现在开始起步。
不邀政治人物致词
这是我们第五次举办周年晚宴,我们首次的晚宴是在《当今大马》一岁生日的时候,后来则是五岁生日、十岁生日及十五岁。
我们很早就已经决定好了,我们的周年晚宴将不会有任何政治人物致词,以示我们的独立。
今晚我们迎来不少政治人物的莅临,席间坐着各个不同政党的朋友。他们能够出席,我必须向他们致敬,因为我们都知道若政治人物没机会上台说话,很难可邀得他们出席。
今年,我们也终于请到了安华出席周年晚宴。前面几次的周年庆,他都无法现身,这是因为双溪毛糯监狱对他的那份“款待”。
每一次的周年晚宴,我们的传统都是召集所有《当今大马》的团队成员一起站在台上。不过,我今天不会这么做,因为我们的团队人太多了。
尤其,我们今晚也请来过去20年来曾经在《当今大马》工作的朋友,一起共襄盛举。 因此,我想要请那些无论是曾经还是现在为《当今大马》工作的伙伴起立。各位现任或历任的职员,请你们站起来。
就是这些人的贡献,才造就今日的《当今大马》。他们也让《当今大马》持续向权力说真话。我深深以你们为荣,谢谢你们。
我们并不完美,我们有时也会犯错。我们曾经在很多事情上受挫,无论现在或未来,我们内部有时也会出现意见分歧。
然而,我们的心摆在正确的地方。我们顽强,愿意牺牲奉献,且从不轻易罢休。最重要的是,我们都非常认真看待身为记者的职责。
同时,对于我们的读者、订阅户及支持者,特别是曾经捐款协助我们购置办公楼及筹集法律资金的支持者,我要谨此向你们表达万分感谢。
我也非常感谢我们的专栏作者及评论者,若没有你们,也不会有今日的《当今大马》。
已逝的朋友
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朋友,其中包括网络新闻之父彼莱(MGG Pillai),他在2006年逝世,而他的儿子斯利季(Sreejit)今晚也在现场。
我们也不会忘记为《当今大马》服务多年的砂拉越通讯员东尼添(Tony Thien 或称SC Chan),他在2009年逝世。
还有我们的前记者特菲露丝(Claudia Theophilus),她后来加入了《半岛电视台》(Al Jazeera)并在2013年于黎巴嫩中弹身亡。
我们也没忘记网站成立初年的专栏作者哈伦拉昔(Harun Rashid),我到现在还收着他的妻子在《当今大马》五周年前夕发给我的讯息。
她说:“我已故的丈夫第一次写信到《当今大马》是网站刚刚开设不久的时候,那时我的儿子是一个月大的婴儿。如今,我的儿子已经5岁了,而《当今大马》也是。”
“我想谢谢你们的友谊,谢谢你们给我已故的丈夫机会在《当今大马》写作,这对他而言别具意义。”
“我想要代我已故的丈夫和儿子说,我希望你与《当今大马》团队周年快乐,你们好棒,愿阿拉保佑你们。”
哈伦拉昔是在2004年逝世,我们深深怀念他在《当今大马》那些充满世界观的专栏文章。
哈伦、彼莱及特菲露丝都曾经透过新闻传播,竭尽所能地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。如今我们必须薪火相传,继续努力,不能让他们失望。
就像他们那样,我希望我们也能够尽力地,让这个世界变得比我们出生时的那个世界更好。
颜重庆是《当今大马》共同创办者之一,同时也是《当今大马》总编辑。本文是他在2019年11月23日《当今大马》20周年晚宴上的致辞讲稿。英文原文“20 years of change – from Mahathir to Mahathir”刊载于《当今大马》英文版。
阅读更多